心灵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园地 >> 心灵导航

​心理健康的标准

发布时间:2014-10-31     信息来源:社会文化艺术系     

1、经验标准

  经验标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求助者或者病人自己的主观体验,他们自己感觉到焦虑、抑郁、恐惧和有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师和医生的帮助。这种判别标准比较适用于在心理咨询中的心理问题和轻度的心理障碍。

  二是根据观察者自己的经验来判断求助者或者病人心理正常还是异常。这种判断标准常常因人而异,有很大的主观性,即不同的观察者常有各自不同的评定标准。但对那些接受过专业知识训练和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的观察者,对大多数心理障碍患者仍可得到一致的看法。


2、统计学标准

  统计学标准是对正常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测量的结果。心理测量的结果是以统计学数据为依据的,目前许多心理测验的判定,就是使用这种统计学的标准进行判断的。统计学标准提供了心理特征的数量化资料,且比较客观,操作也较简便。

  统计学标准也存在缺陷:极少数智力超常的人不能说是不正常。心理测量的内容同样受社会文化的影响,所以,统计学标准也不是普遍适用的。


3、医学标准

  医学标准认为人的病理心理现象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的根据,就可以认为人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医学标准使心理障碍纳入了医学范畴,对变态心理学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这种标准化也比较客观,也有可以测量的生物学标志。但是,医学标准也并不完全令人满意,特别是对于大多数的心理问题和人格障碍仍缺少可测量的生物学指标。另外,除了生物学原因外,还有心理和社会文化的原因。


4、社会适应标准

    在正常情况下,人能按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应该符合社会准则,并能按照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即其行为符合社会常模。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使个体受损,不能按照社会所要求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为后果对个体或社会是不适应时,则可以认为此人有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的最低标准是没有影响到功能(学习、生活和工作等)。